四年來北京引進2774家首店落地
四年來北京引進2774家首店落地
中新網北京1月16日電 (記者 杜燕)來自北京市商務局的信息,2022年,北京共有812家品牌首店落地,其中,四季度雖受到疫情擴散的不利影響,仍吸引196家首店入駐,表現良好。四年來,北京共引進2774家首店落地,其中,2019年878家、2020年183家、2021年901家,數量上穩居國內首店經濟第一梯隊。
據統計,2022年,北京共有812家品牌首店。從首店類型看,全球首店5家、亞洲首店1家、中國(內地)首店31家、北京首店775家。其中,天梭全球首家T-Heart概念店入駐SKP-S,MOUSSY STUDIOWEAR全球首店、MILEYtea全球首店登陸朝陽大悅城,GENTLE MONSTER全球旗艦店落戶三里屯太古裡,蘇寧易家廣場全球首店落地四元橋,CARITA亞洲百貨首店落戶SKP。
從品牌屬地看,中國品牌714家,占比約88%,與去年相比提升了3個百分點;國外品牌98家,占比約12%,共來自20個國家和地區。其中,美國品牌22家,法國、韓國品牌各14家,意大利品牌9家,日本、瑞士品牌各7家,英國品牌5家,德國、瑞典品牌各4家,奧地利、澳州、俄羅斯、芬蘭、荷蘭、加拿大、挪威、西班牙、新西蘭、匈牙利、以色列各1家,另有1家中美跨國聯合品牌。
從業態分佈看,餐飲業態共470家,占全年新增首店數量比重約58%,是第一大業態;零售業態213家位居第二,占比26%,以上兩大業態合計占比約84%,較去年提升了2個百分點。休閑娛樂、兒童體驗、生活服務業態各新增65家、33家、31家,合計129家,占全年比重約16%。
從入駐區域看,朝陽區共引進433家首店落地,占全年新增數量過半,以占比53%的顯著優勢位居各區首位。東城區101家,占比約12%,位列第二;豐台區49家、海澱區46家、西城區44家、石景山區29家、昌平區19家,大興區18家、經開區18家,通州城市副中心17家,合計240家,占比約30%;房山區、順義區、門頭溝區各10家,懷柔區5家,延慶區2家,密雲區1家,合計38家,占比約5%。
從商圈分佈看,新增首店數量排名前10的商圈共引進首店412家,占全年新增首店數量的51%。其中,CBD商圈121家、三里屯商圈63家、雙井商圈43家、朝青商圈38家、望京商圈35家、王府井商圈34家、西單商圈21家、亞奧商圈20家、麗澤商圈19家、亦莊商圈18家;另有8個商圈均分別引進10家以上首店。其中,萬柳商圈17家,濱水文化消費商圈16家,首鋼商圈15家,朝外商圈14家,東直門商圈、通州北苑商圈各13家,崇文門商圈、燕莎商圈各11家,合計110家,約占全年新增首店數量的14%。其餘新增的290家分佈於全市其他商圈和區域,合計占比約35%。
2022年四季度,北京新增196家首店,包含全球首店2家、中國(內地)首店6家,北京首店188家。從品牌屬地看,國內品牌177家,約占四季度新增總數的90%。國外品牌19家,占比10%。從業態分佈看,餐飲業態113家,約占四季度新增總數的58%。零售業態53家,占比27%,位列第二;另有休閑娛樂、兒童體驗、生活服務業態合計30家,占比15%。
從入駐區域看,朝陽區表現穩定,引入98家首店,約為四季度新增總數的一半;引入首店數量均在10家以上的有4個區,分別是豐台區21家、東城區20家、海澱區15家、西城區10家,合計66家,約占四季度新增總數的三成。
從商圈分佈看,引入首店數量排名前10的商圈合計引進82家,占四季度新增首店數量超四成。其中,CBD商圈20家,三里屯商圈19家,麗澤商圈9家,雙井商圈7家,朝青商圈6家,首鋼商圈5家,濱水文化消費商圈、朝外商圈、王府井商圈、望京商圈各4家。其它商圈和地區進駐首店114家,占比約58%。
北京市商務局表示,2023年,隨著疫情防控政策調整,復工復產、複商複市持續推進,北京消費市場已呈現迅速恢復的態勢。同時,2022年推遲入市的更新和新建商場將於2023年迎來開業,將進一步釋放北京首店經濟潛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