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春天的發佈會,和它背後的三個華為

“春暖華開,未來可期。”3月23日,華為在上海舉辦了其春季旗艦新品發佈會。在這場後疫情時代的首場線下發佈會上,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餘承東用這樣一句話為整場發佈活動作結。
今天,華為如連珠炮般,一口氣發佈了十餘款產品。既有P60系列、Mate X3系列這樣的旗艦手機,也有平板電腦、智能手錶等多種終端產品。也是在這場發佈會上,餘承東首次公開說出了“華為問界”這樣的詞組,華為與汽車行業的距離,繼續引人遐想。
而在本場發佈會之外,華為創始人任正非透露出的華為自研產品研發工具的事情,已經連續好幾天佔據熱搜榜單。從消費者的華為,到造車邊緣的華為,再到突圍中的華為,在眼花繚亂的產品發佈之外,華為展現出的,是一家轉型中的龐然大物的多重面向。

消費者的華為:
高端底氣仍在,價格讓部分消費者被“勸退”
今天發佈會的主角,無疑是華為最新的旗艦摺疊屏產品Mate X3系列。在國內各大手機廠商紛紛進軍摺疊屏市場、主流旗艦摺疊屏價格進入萬元以內之際,該機型的起售價格依然在萬元以上,為12999元。

華為發佈
Mate X3
。貝殼財經記者 許諾 攝
華為對Mate X3系列的定價,底氣來自其多項獨家技術創新和旗艦配置。在重量方面,Mate X3素皮款的重量控製在239g,甚至低於iPhone 14 Pro Max的240g。內外雙屏均支持120Hz自適應刷新率,以及全色域全鏈路的色彩管理。通信能力方面,該機型也支持雙向北鬥衛星消息。影像能力上,則擁有潛望式5倍光學變焦,支持疾速閃拍和懸停攝影功能。在智慧交互、分屏體驗和大屏適配上,該機型也進行了深度優化。
市場調研機構IDC最新報告顯示,2022全年,華為仍位列中國摺疊屏手機市場份額第一,具體份額達到47.4%,佔據了半壁江山;三星則以16.5%的市場份額位列第二;OPPO、vivo、榮耀、小米則分列三至六位。華為在摺疊屏市場上的統治地位,也是其敢於為Mate X3系列定下高價的原因之一。儘管摺疊屏手機已經不再稀缺,但華為摺疊屏依然在用戶心智中占有相當強勢的地位。
發佈會上的另一個主角,則是主打影像和設計的華為P60系列。在去年的Mate50系列業內首發了衛星通信功能之後,P60系列首發支持了雙向北鬥衛星消息。

影像能力方面,華為P60系列搭載了華為自研的超聚光XMAGE影像系統,通過光機電算全鏈路系統級能力升級,帶來了更好的暗光長焦拍攝體驗。配色方面,除羽砂紫、羽砂黑和翡冷翠三款配色外,還帶來了全新的“洛可可白”方案。該方案採用凝光貝母工藝,手工參與製作,從而實現了每一台都不同的自然紋理。此外,華為還首次推出了帶有不規則攝像頭模組的P60 Art系列。
不過,P60系列的售價,多少讓發佈會現場的觀眾有些意外。P60標準版4488元的起售價宣佈時,現場響起了眾多的掌聲。而當餘承東公佈P60 Pro 的起售價是6988元時,現場的掌聲則明顯稀疏了許多。P60 Art的起售價更是達到了8988元。一位對P60 Art的外觀非常動心的“花粉”(華為粉絲),在看到價格之後無奈地表示:“這價格,真的買不起!”
受到外界打壓影響,華為終端的銷量和營收情況眾所周知。在數量有限的前提下,提高旗艦產品價格成為華為終端一個自然的選擇。不過,從發佈會內外的反應來看,旗艦產品的高定價,也在一定程度上“勸退”了一些潛在消費者。
造車邊緣的華為:
與問界品牌進一步綁定,高階智能駕駛車型4月發佈
相比於手機這樣的明星產品,這一次,AITO問界汽車相關的內容在本場發佈會上“戲份”不多。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繼在海報上使用“HUAWEI問界”字樣之後,餘承東本人也首次在發佈會上直接使用“華為問界”這樣的表述。這意味著華為品牌與AITO問界的進一步綁定。

隨著補貼退坡、汽車市場消費不振等環境因素顯示出影響力,汽車企業最近的日子並不算好過。除了新年期間跟進特斯拉的降價,餘承東也試圖通過華為的品牌力來拉動華為與賽力斯聯合設計的AITO問界品牌。不過,這也持續引起了外界關於“華為造車”的猜想。
“我們不會造華為品牌的汽車,AITO問界就是華為生態汽車。”今年2月,在接受多家媒體採訪時,餘承東被問到“未來會不會有帶著華為標誌的汽車”。他這樣說道。
“華為不造車”,這是華為重申了無數遍的聲明。不過,在2022年,問界品牌已經賣出了7.5萬台,華為的品牌與技術在其中發揮的作用,業界有目共睹。而作為華為在汽車方面負責人的餘承東,此前也頻頻為阿維塔11等HI(HUAWEI Inside)模式合作車型站台。
這邊廂,是華為“不造車”的口號;那邊廂,帶著華為基因的各品牌汽車,已經在日漸擁擠的智能汽車賽道展開廝殺。無論華為造車與否,餘承東都沒法否認,華為已經成為中國智能汽車市場上的關鍵“勝負手”之一。
不過,無法忽視的兩個事實是,餘承東曾經喊出過“30萬輛”的銷售目標,而實際成果還相去甚遠。此外,無論華為還是賽力斯,都沒能從這場互利共贏的合作中掙到利潤。
造車邊緣的華為,在汽車領域的步伐絲毫沒有減緩的跡象。在今天的發佈會上,餘承東宣佈,華為問界M5和問界M5 EV兩款汽車的高階智能駕駛版將於4月發佈。他表示,4月發佈的兩款高階智能駕駛版將帶來“史無前例”的智能駕駛體驗,同時宣佈問界全系車型將升級HarmonyOS 3(第三代鴻蒙系統),帶來更好的智能座艙體驗,讓問界汽車常用常新。
突圍中的華為:
連發11款開發工具,去年研發經費1644億元
發佈會之外,華為正在另一個維度上被公眾熱議。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近期被披露的一份講話中表示,華為現在還屬於困難時期,但在前進的道路上並沒有停步。2022年華為的研發經費是238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1644億元)這一數字,比2021年的1427億元還高出了200多億元。
任正非還透露,華為用三年時間完成13000多顆器件的替代開發、4000多電路板的反複換板開發。直到現在華為的電路板才穩定下來,因為有國產的零部件供應了。
3月21日,華為官方論壇心聲社區發佈了一則視頻,內容是華為公司在深圳華為阪田基地舉行的“突破烏江天險 實現戰略突圍——產品研發工具階段總結與表彰會”。視頻顯示,包括創始人任正非、副董事長兼輪值董事長孟晚舟在內的華為高管全員出席了這次表彰會,並為產品研發工具團隊頒獎以及授旗。
從去年12月開始,華為已連續發佈了11款軟硬件開發工具和服務,華為自身的產品線研發,已經切換到這些工具上。華為MetaERP將對外提供服務的消息,甚至導致了用友、金蝶等傳統ERP大廠的股價下跌。不過,業內人士指出,相比於應用軟件,背後的底層軟件和工具才是影響更為深遠的創新。
長期以來,包括操作系統、數據庫、中間件等底層軟件和工具都處於西方廠家的壟斷之下。而據任正非透露,華為是完全用自己的操作系統、數據庫、編譯器和語言,做出了自己的管理系統MetaERP軟件。
據瞭解,這次華為表彰產品研發工具做出突出貢獻的人員近2000人,既包括華為公司各體系員工,也有合作夥伴的人員。華為副董事長、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在表彰會上表示:“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打造從沙子、礦石到產品的領先產品研發工具,徹底擺脫對西方產品開發工具的依賴,突破烏江天險,實現戰略突圍的口號已經吹響,戰旗已授予,讓我們不辱使命,不負韶華,奮勇前進。”
在具體的產業、業務和市場之外,華為展示出的底層創新能力和成果,也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眾多面向之下,也蘊藏著華為下一次轉身的契機。本月底,華為即將公佈其2022年的年報。關於其現狀與未來的更多信息,也將得到進一步的揭曉。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許諾
編輯 徐超
校對 盧茜